关于武汉建设“艺术之城”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18-02-08 浏览次数:


  今年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文化五城”的战略任务,这是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为此,民进武汉市委联合市政协科教文卫专委会,针对“文化五城”建设中的“艺术之城”建设,进行了较为深入地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武汉建设“艺术之城”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一是缺乏战略共识和顶层设计,各方面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没有形成合力,没有凸显出武汉鲜明的艺术特色,没有形成国内外竞争的比较优势。

 

  二是缺乏统筹协调的管理体制,没有哪个部门能独力扛起建设“艺术之城”的大旗,建设规划和方案只能局限在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自身职能范畴内,各自为政。

 

  三是缺乏标志性艺术成果,艺术人才的发掘、培养和引进也缺乏良性循环的体制机制。

 

  四是与武汉建设“艺术之城”相关的投入政策、环境政策、人才政策、激励政策等配套措施还需大力完善。

 

  五是相关硬件设施仍待提升,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以及武汉会展中心的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缺乏人气,也缺乏一批让市民广泛参与和积极体验的艺术体验中心。

 

  六是没有形成成熟的艺术市场。

 

  为此,我们建议:

 

  1、聚焦“知音文化”主题,科学制订建设规划。

 

  “知音文化”颂扬真诚、和谐和包容的艺术精神,是武汉唯一具有国际影响和广泛认同的稀有艺术资源和富矿,最应该成为武汉的艺术象征。把“知音文化”作为武汉建设“艺术之城”的特色和主线,以之引领和贯穿在武汉建设“艺术之城”的各个方面,通过打造“知音文化”特色艺术品牌,增强武汉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要借鉴世界十大艺术之都和国内艺术之城建设的先进经验,深入挖掘“知音文化”内涵,科学制订“艺术之城”建设规划。

 

  2、组建管理机构,完善体制机制。

 

  (1)尽快组建一个能统筹协调文化五城建设的“文化建设委员会”,负责协助政府制定武汉的城市艺术战略规划和定位,统筹全局,协调各职能部门关系,协调省市相关业界关系,打破条块和壁垒,实现资源共享,统一规划五城建设,提供专门服务,处理解决相关问题。

 

  (2)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建立政府发展文化事业和扶持文化产业的投入机制,明确政府财政预算中在发展文化方面的投入比例。

 

  (3)设立“武汉市艺术创作基金”、“汉派艺术品牌发展基金”等激励机制,市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累计滚动发展。两基金实行申报评选管理制度,以奖励原创为主,对基金的发放、使用等进行有效管理。

 

  3、繁荣艺术创作,打造高端艺术品牌。

 

  (1)做大做强“武汉系列”文艺品牌。以长江画派、文学汉军、武昌乐派为创作主力,设立“两江书院”、“两江画院”,委约创作“长江”、“汉水”、“知音”、“社会和谐”、“武昌首义”、“武汉名人”主题的系列作品,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本土地方特色的汉派艺术品牌。

  

  (2)利用武汉与国际友好城市所建立的联系,积极进行国际城市文化艺术交流,开办国际性的“知音论坛”。与海南“博鳌论坛”的政治经济论坛相呼应,武汉“知音论坛”作为文化艺术论坛,主题为促进东西方及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交流与对话,让“知音论坛”给各国人民的文化理解、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增加武汉的国际影响力,使武汉成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3)建立各种门类的武汉“艺术名家工作室”,形成强势的艺术名家工作室效应。

 

  4、加强硬件建设,促进“艺术聚集”。

 

  (1)在汉阳南岸嘴建立武汉艺术中心,连接古琴台、琴台音乐厅、月湖创意艺术区等区域,打造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武汉艺术中心,成为武汉市民乐于参与、外地游客乐于体验的艺术胜地。

 

  (2)以举办第十届园博会为契机,整合各方面资源,扩大武汉汉派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可在园博园内建造武汉国际艺术博览中心,打造中部地区的艺术展示、交易、普及的最大艺术平台。

 

  (3)以在汉高校为主体,建设艺术特色街区。引导建设武汉音乐学院的音乐商业街区和昙华林美术街区、汉口江滩建筑艺术街区、汉阳月湖创意艺术街区、张公堤园林艺术街区等。

 

  (4)利用教育大市的优势,扶持和规范艺术教育和培训市场。每年武汉有几十万青年学生参加艺术考试,艺术教育和培养市场的需求巨大,因此武汉应该抓住商机,建立艺术教育培训产业服务园,提供高水平的教、学、练、考以及衣食住行一条龙服务,吸引全国各地的艺术爱好者来武汉学习,使武汉成为未来中国各类艺术大师的教育启蒙之地和艺术摇篮。

 

  (5)建立汉剧艺术博物馆和古琴艺术博物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汉剧艺术博物馆”的设想,让京剧的母体艺术——汉剧发扬光大。扩大汉阳古琴台古建筑群和牌坊,建立古琴艺术博物馆,让三千多年前的“知音传说”在武汉流传,并悠远流长,让武汉成为古琴艺术之都。

 

  5、活跃艺术市场,营造艺术氛围。

 

  (1)组织省市联合的最高艺术水准的演艺联盟,要按照艺术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市场运作规律,打破体制限制,组建武汉地区的文化演艺集团。并建立演艺票务联盟,优惠发放武汉市民“文化五城一卡通”,市民可凭有效身份证,办理优惠或免费进入博物场馆、演艺场所、交易场所、教育培训场所。

 

  (2)积极组织文艺招商活动,组织专门的策划人员促成系列的艺术商业活动,树立市场意识、明确市场定位、重视市场推广,培育一批有专业水准、有社会信誉的文化艺术公司和相关企业,提高艺术产品和经济产品的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3)建立和健全文化艺术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积极鼓励和培养一批讲诚信、守法纪的文化经纪机构和文化经纪人队伍。

     

   6、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投入。

 

  一要增加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和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二要扩大委约创作范围,增加相关投入,积极鼓励原创。三要加大对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制定“武汉市艺术大师”评选条例、地方法规,定期评选“武汉市艺术大师”,要像引进科技人才一样,引进各类艺术人才,特别是艺术管理人才,在住房、工资、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给予最大优惠条件。四要探索建立“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结合文化产业特点和科技产业孵化器的成功经验,建立“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大力培养艺术人才和企业,为艺术之城建设奠定最牢固的市场基础。

     

 


(来源:未知   撰稿:    责任编辑:admin)
武汉民进·中国民主促进会武汉市委员会   www.whmj.org 2004-2021  V3.0 版权所有.
地址(ADD):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万松园路3号  电话(TEL):027-8558 8286 传真(FAX):027-8558 8221 
E-MAIL:mjwhswxcb@126.com   备案号:鄂ICP备05003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