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4日、5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北京拉开大幕,代表委员们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齐聚这“春天的盛会”,共商国是、共谋发展。这不仅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更是开放透明的中国窗口,向世界展示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
在这里,我读到“踏实”和“进取”。一年来,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提振信心、振奋人心的漂亮答卷。“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发展态势踏实稳健,“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进取步伐坚实有力,这些娓娓道来的数据和成绩,铺展出一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向着中国式现代化奋力进发的磅礴画卷。
在这里,我读到“宏大”和“复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展现了我国尖端科技的高度和深度。会场上,许多代表委员热议的人工智能,展现了我国科技创新上的自主自强。有“可上九天可下五洋”的宏大议题,也有“切实保障劳动者工资发放、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等民之关切,充分展示了国家社会治理之复杂的议题在两会交织并行,共同织就14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待。
在这里,我读到“民主”和“职责”。人民大会堂内,代表委员们走上“代表通道”“委员通道”,认真回应每一个问题,真挚讲述自己带来的建议和提案,这不足百米的通道,连接“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这即将呈交的案卷,是人民群众的一个个心声和期盼。而99.9%的提案办复率、六天累计征集群众建议超10万条、远程协商常态化等举措,呈现了全国两会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2024年,国务院各部门共采纳代表委员所提意见建议5000余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2000余项,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彰显了“中国之治”显著优势。
2025年,“十四五”规划迎来收官,“十五五”规划将谋篇布局。此时,距离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只有10年,中国处在重要发展节点上。在这充满希望的时节,让我们共同努力,奋发向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江岸区工委 撰稿:覃玉冰 责任编辑: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