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地积极跟进,认真贯彻落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赢得了干部群众一致“好声音”。然而,随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一些“惰性”和“反弹”的现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惯性思维使得变通方式手法花样翻新。如“不在外面酒店豪吃豪喝,请客都到食堂”“撕下茅台商标喝”或“把茅台酒灌进矿泉水瓶喝”。究其原因,其中不乏少数地方和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执行不严格,有的以为“落实八项规定主要是做给领导看”“改作风难免一阵风”。如何才能真正落实好“八项规定”,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在认识、机制、监督等方面下工夫,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首要的是提高自觉意识。
一要加强政治教育,强化纪律意识。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党性教育,严格要求各级干部执行政治纪律,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落实“八项规定”中,做到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二要加强信念教育,强化公仆意识。要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严守党纪国法,发扬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各级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念自信、制度自信,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把个人理想、人生追求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体实践中。
三要加强职务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落实“八项规定”是每个公职人员的责任。
四要加强廉政教育,强化自律意识。要开展经常性的党员干部廉政教育,通过读书思廉、任前考廉、党课授廉、媒体宣廉、典型警廉等方式,强化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增强各级干部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自律意识,把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变为自觉行动。
关键的是建立制约机制。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关键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常抓不懈,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凝聚强大的“正能量”。
一要制定实施细则。中央“八项规定”从原则上提出了加强作风建设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制度细则,以制度来规范约束各级领导干部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要认真领会中央提出“八项规定”的精神和要求。
二要建立约束机制。不少干部群众、甚至领导干部认为,“八项规定”难免一阵风。如何避免这种现象,使得中央“八项规定”常抓不懈。这就需要将干部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把“八项规定”写入党纪法规,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中央“八项规定”的权威性。
三要制定考核办法。要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就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考核办法,严格奖惩。比如,可将落实“八项规定”的情况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情况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内容;将作风建设、厉行勤俭节约、机关效能建设和提高服务质量结合起来,融于业务考核、内部管理、干部任用之中。
重要的是加强日常监督。
当前,落实“八项规定”,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强化监督检查,保持高压态势,从严从快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人和事。
一要扩大宣传。要广泛宣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让大家来晒一晒、比一比,看看哪些地方、哪些单位做得好,以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比赛的良好局面。要广泛宣传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好典型,弘扬先进、鞭策落后,以营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浓厚氛围。
二要加强监督。要加强纪律监督,这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纪检监察机关应不辱使命,把监督执行八项规定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完善监督检查办法,提高制度执行力,让好的制度和规定最大限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加强群众监督,使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无处遁形。要加强舆论监督,在各种媒体上经常曝光那些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典型,拓宽监督平台,畅通监督渠道。
三要严肃查处。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查,对发现的任何违纪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力,工作中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群众反映强烈的,必须严肃处理,对顶风违纪,造成恶劣影响的,应严肃实施问责,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
(责任编辑: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