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马前辈书

发布时间:2023-09-04 浏览次数:


马叙伦前辈:
    现在是公元2023年,烟火尘世又将迎来一个枫红霞栖的秋天,万古长空中,您可曾再留意过来自人间的消息?原谅我这个无名之辈的冒昧,写下这封没有地址的信,叨扰您的清静。但或许,在超越时空的阒静中,前辈您也怀念着这个曾为之披肝沥胆的世界,也愿意听一听今天来自这个世界的声音。
    晚辈碌碌无名,因缘际会忝列民进。初入会时,前辈的名字便如雷贯耳,那句“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是民进过去、现在及未来政治路线高度生动凝练的总结。要想了解民进,必不能绕开前辈波澜壮阔的一生。前辈在动荡的晚清中博览群书,首沐开化之风;在民国的破碎里奔走疾呼,同心勠力御外侮、靖内患;在新中国的统一里安邦治国,春风化雨润桃李,光辉遍地泽栋梁。前辈作为民进主要的创始领军,是满腹经纶的大学问家,是肝胆相照的爱国民主运动战士,是蒙以养正的大教育家。是故在又一个秋天即将来临时,不免总是想起您。
    您知道我为何反复提及秋天吗?在您归真后的第十五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的议案,宣告教师节正式确立,迄今已是第39年。是民进人亲眼见证且大力推动了这一进程。早在1981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叶圣陶、雷洁琼等民进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后经反复协商甄选,由叶圣陶先生择定以金风飒飒之时节作为教师的庆祝日。在每个学年伊始的秋天,除了让学生带着振奋与澎湃之心投入新的课业,同时也让他们铭记教师的辛勤与光荣,感念师恩师德,再合适不过。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心系教育的民进人还推动了《教师法》的诞生。1986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时任民进中央常委的方明和民进组20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尽早制定“教师法”案》,在其不懈努力呼吁与行动下,1993年的深秋,我国第一部《教师法》正式颁布。用法律来规范和保障教师的权利,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是民进界别的责任感驱使,亦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
    如今的民进成员里,七成以上为教育界人士,历届诸多民进领袖都兼具教育家身份。前辈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与悉心建立的民进组织息息相通,相辅相成,作为共和国第一任教育部部长和高等教育部部长的前辈若看到今日民进为教育之局势所作耕耘,想必同样欢欣鼓舞、心怀甚慰。
    诚然,为中国教育之腾飞而倾力者又何止民进一脉。教育是新时代的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基础工程,不论国家、政府、党派或个人,今日无不将教育视为重中之重。前辈不在的这七十余年里,教育改革文件和方案层出不穷,您曾经关心的教师待遇、教师素质、女子教育、幼教启蒙、工农教育、民族教育等问题,或已得到解决,或在新时代中发展出变体,教育界正致力解决。如果说前辈所处的时代是在为教育事业筚路蓝缕、开荒破土,那么而今看来,前辈的继承者们已经前赴后继,搭建起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
    现下教育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莫过于“双减”政策,顾名思义,意即双管齐下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既减少校内作业负担,又减少校外培训负担。这与前辈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了解到学生负担过重时函请毛泽东主席批示的状况相似,无怪历史就是个圆圈。昔日学生实苦,国家根基尚浅,物质条件匮乏,为民族崛起、国家振兴读书,重任在肩,使命在心,夙兴夜寐,朝乾夕惕。前辈始终以人为本,健康至上,及时研究措施改进,调整学习生活时间分配,减轻学生课业与社团负担,倡导重视文体活动等,与当今“双减”可谓异曲同工。今日学子虽享有优渥的物质基础,但其所面临者,是经济一体的国际化局面,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化竞争,是更高、更难、更强之对决。前辈如在世,定会疼惜今日学子所承受的重压。“双减”之举,实为必然之行。教育之本,表面在育人,内里也重育心育情。国家发展进入正轨,不必图虚快,意在图稳健;人才之培养已成体系,不应施强压,应要全素质。教育者关爱学生所学结果,更要关爱学生求学过程;关爱学生身体,更要关爱学生心灵,应以自由、丰裕、和谐的环境释放其天赋,诱发其灵性。前辈仁心仁意,为莘莘学子春风化雨,定当最能理解其中深意。
    既提到前辈教育理念在今时之践行,晚辈还有一言想要陈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前辈首开先河所提出对旧有高等教育之坚决改造,时至今日结合时代特征仍在持续,并不断转型升级。前辈及相关领导在对教育制度、领导体制、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式上付出甚巨。其中遵循“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方针进行的大学院系调整,使全国大学冗杂繁复的学科体系得以理顺,并将专业院系力量强强联合,造福一大批院校和地区。尤其是进一步调整工作部署后,“以中南地区为重点”进行改造。感念前辈当日的高瞻远瞩,晚辈家乡江城武汉得以乘上改革调整的春风。
    武汉自古素有深厚悠久的学风文统,近代以来积累了扎实的高等教育基础和丰富的人才储备,前辈号召的院系改革更使中南地区乃至全国高校中一些较好的专业和系科集中到武汉。1950年至1956年,共有10个省市的30余所高校部分系科与武汉高校合并,是为武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优势,亦是今日武汉成长为全国闻名的大学之城的坚实基础。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初,武汉又经历两轮高校合并组建,开始形成综合性大学、独立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办学格局,拥有在全国一骑绝尘的教育实力。至今,武汉长期保持“双一流”高校7所,拥有普通高校83所,在校大学生133.54万人,在全国作为科教强市当之无愧,放眼国际教育影响力振聋发聩。这其中,万万离不开前辈昨日的运筹帷幄。武汉由教育水平的强健进而衍生出科技创新的实力,优良的教育成果最终必将反哺社会经济发展,这也应了前辈所提出的“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观念。实践再一次证明,真理永远不会惧怕岁月的打磨和检验。仅武汉一城即可见当年前辈大刀阔斧改革的裨益,又何况全国所受益之程度?作为教育界先驱为祖国教育事业打下的基础,永远值得后人尊敬。
    赘言许久,前辈想必也听累了。千言万语,不过汇成一句朴实又简单的问候罢了:马老前辈,教师节快乐!可曾有人在这个日子里向您如此致敬过?晚辈出生的时代虽未能与您交集,但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武汉民进人,仍然有幸沐浴在您的精神光辉之下,您的身影和话语,如旗帜,如星辰,指引着后来人奋发前行。
    晚辈顿首。
 
 
 

民进晚辈  敬上
二〇二三年八月十八日
 

(来源:江岸区工委   撰稿:陈迟    责任编辑:周鑫)
武汉民进·中国民主促进会武汉市委员会   www.whmj.org 2004-2021  V3.0 版权所有.
地址(ADD):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万松园路3号  电话(TEL):027-8558 8286 传真(FAX):027-8558 8221 
E-MAIL:mjwhswxcb@126.com   备案号:鄂ICP备05003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