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伟中是个敬业的学者,现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环境地质与力学学科方向组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他还是个优秀的民进会员和武汉市政协委员,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议政建言,撰写的提案多次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其个人多次被评为民进市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
脚踏实地 精益求精
任伟中1967年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1988年6月,他从中国地质大学水工系工程地质专业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1991年6月至今,他一直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94年被聘为助理研究员,1997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
同事们对他研究生毕业后到所里报到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他一上班,领导就安排他去长江三峡巴东黄土坡滑坡现场野外出差,他二话没说,背起背包就走,在工地做试验一住就是三个月,虚心跟着老专
任伟中主要从事环境地质灾害防治、物理模拟、现场及室内试验测试技术、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其中“湖北省大冶铜禄山古铜矿遗址原地保护与合理采矿方案的研究”获1994年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永平铜矿西部0~2线边坡稳定性研究及滑坡体综合整治研究”获199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厚覆盖岩层条件下地下采矿的地表变形分析方法及控制对策研究”获2000年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山区高速公路滑坡和路堑边坡整治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04年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经验估算方法的应用研究”获2005年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65项,由本人执笔的研究方案或科研报告112个,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已发表论文61篇,被EI或ISTP收录的论文有20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获省、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
勤于思考 求实创新
任伟中是个很单纯的人,在学校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到了工作单位,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他对生活的要求很简单,但对学习从不懈怠,对自己要求严格。1997年,在老专
任伟中历时四年负责完成的《山区高速公路滑坡和路堑边坡整治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了2004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以湖北省第一条山区高速公路——襄十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创新性地解决了强变质岩山区存在的大量滑边坡稳定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节约工程投资经费12809万元,并对今后同类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等起到了显著的指导作用。2002年,他参与了核废料处置库项目的研究,他带着几个学生吃住在甘肃北山的戈壁滩深处,不畏艰难,顺利收集了项目所必需的资料,为该项目的顺利完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边工作边学习,从2000年9月到2005年12月,他读完了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工
2006年,他担任了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地质与力学学科方向组组长,第二年又被聘为创新责任研究员。2009年3月,他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议政建言 参政为民
任伟中具有中国知识分子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他努力让自己对社会有所贡献。他担任了EI收录期刊《岩土力学》的编委、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理事等社会兼职,引领同行业进行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作为民进市委委员和市政协委员,他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他撰写的调研课题《建立武汉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若干设想》,全文发表在《长江日报》上,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较大的社会反响。
他将专业的研究成果成功的转化为提案,撰写了《武汉市现行科技体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等10余个调研课题,撰写了《建立武汉技术创新体系的对策研究》、《对武汉市信息产业规划发展的一点看法和建议》等30余件提案。他积极参与省民进调研课题《湖北省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与对策》调研、讨论和撰写,认真为市民进参加武汉市委双月座谈会议题《进一步推进武汉地区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促进科技优势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准备材料、撰写发言稿。他撰写的《关于有步骤有规划地建设水、电、气、通信等管网地下隧道的建议》和《关于加强路边、人行道长期乱停车乱占道综合管理的建议》的提案,分别被评为2007年度和2009年度武汉市政协优秀提案。
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他深入实际进行调查,于2009年10月撰写出调研报告《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有关对策研究的建议》,作为民进市委的集体提案提交给市政协全会。在2010年的市政协全会上,他提交了《关于在市内规划建设若干互通式森林公园》和《关于加强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圈地质灾害防治的建议》2件提案。在2010年1月12日召开的市长座谈会上,他作了《武汉市大学生就业、创业中政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府部门在促进武汉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应采取相关对策》的发言,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他接受了腾讯大楚网有关武汉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以及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专访,收到好的社会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