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应向杭州学习什么?

——民进武汉市委会2021年领导班子及骨干会员研修班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1-08-07 浏览次数:

杭州有西湖,武汉有东湖。杭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杭州有“人间天堂”的美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文化积淀,市区三面环山,依江傍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遍布全城;武汉地处华中腹地,两江交汇,九省通衢,市区湖泊众多,是有名的“百湖之城”;同为省会、副省级城市,杭州是长三角中心城市,武汉是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实力不相上下,GDP排名你追我赶,在近40年时间里不断上演“双城记”……

  带着这些粗浅的印象,7月8日下午,我们来到杭州,开启了“民进武汉市委会2021年领导班子及骨干会员研修班”一周的学习之旅。在市委会领导的精心组织和浙大城市学院老师的贴心服务下,我们认真聆听老师授课,积极参与现场教学,深入讨论热点话题,及时交流学习心得,感触良多,收获满满。通过一周的学习,我们对杭州的美、富、便利、科技创新等方面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也对武汉应向杭州学习什么有了清晰的认识。

  一、学习杭州勇于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

  改革开放的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深化改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早在2008年,杭州就开展了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并作出成文决议,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走科学城市化道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其核心就在于政府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以人为本,敢为人先,优化杭州各方面环境。

  前些年,杭州在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率先”政策,如:新西湖环线所有公园一律免费对外开放,各公立图书馆、博物馆一律免费让民享用,市区各小学的学费和学杂费对本地市民和外来人员子弟一律免收……“敢为人先”也逐渐成为了杭州的一种城市新气质。2012年,杭州市率先推出促进科技创新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优惠券”,此后升级为“创新券”;2017年,在全国率先推出“共享医院”;2018年,全国首创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2014年以来,杭州市创新实践,持续实施信息经济“一号工程”,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并一以贯之,不断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协同并进、融合发展,成为杭州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最佳着力点。

  据了解,“一号工程”实施后,2015年上半年,杭州GDP增速重回两位数,达到10.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13个季度的个位数增长。2015年以后,杭州的GDP增速一直处在全国平均值以上,在经济规模保持在万亿之上之时依然能超过7%。特别是目前,信息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信息经济,正成为杭州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成为杭州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此同时,“一号工程”推广智慧应用,正在逐步改变杭州的城市面貌,让杭州成为了全国移动支付“第一城”、智慧城市“第一城”、人才流入“第一城”。

  而武汉,也是一座“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钢铁企业和兵工厂,打响了推翻几千年封建帝制的第一枪,建成了“万里长江第一桥”,诞生了国内第一个房产交易市场,武商集团是“中国商业第一股”,汉正街曾是“全国小商品第一街”,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企业孵化器,建设了中国首个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

  然而,这么多第一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武汉。根深蒂固的“码头文化”决定了武汉急功近利、小富即安、瞻前顾后、不愠不火的性格,很多事情往往都是“起了个早床,赶了个晚集”——敢为天下先,总是被超越。近年来,汉正街没落,武钢合并,车都风光不再,光谷势微、光谷生物城下滑,全国民营企业100强中前50长期不见武汉企业的踪影等等,和武汉的中心城市地位极不相称。

  二、学习杭州城市的精细化建设与管理

  众所周知,2010年之前,武汉就像一个大县城,城市建设、管理落后,脏、乱、差、堵,一到下大雨就开启 “看海”模式。时至今日,别说三环、二环以内,甚至东湖等景区边上都仍有大片城中村。即便最核心的景区,黄鹤楼、江滩、东湖绿道、楚河汉街等,也随处可见破损、垃圾……经历几次大拆大建尤其是军运会大改造之后,武汉总算有了几条像样的高架和马路,但匆忙上马的工程设计、质量、合理性又让人头疼。武汉的气质,总是显得粗犷有余精细不足。

  而立志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的杭州,于2016年起就率先建设“城市大脑”,把原先分散、沉睡的警务、交通、文旅、健康等11各系统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并服务于交通、文旅、医疗等领域,挖掘出潜在价值,时至今日已卓有成效:与其他城市政务大厅人满为患不同,杭州市政务大厅显得“静悄悄”,“浙里办”APP将驾驶证、行驶证、健康医保卡、社保卡、学位证等80余种电子证照实现人证合一,144项公安政务服务实现“一证通办”,其中73项在“浙里办”实现跑零次,不管是电费水费,孩子学费,还是爱车被贴条的罚款费,都不用再跑办事大厅,动动手指,就能在“浙里办”办妥——“一网通办、一次不跑”是常态,“一次办完”是底线。此外,城市大脑的建设还可实现交通流量的智能控制、医院先就诊后付费、停车场出入口栏杆拆除、景区电子围栏控制游客流量等等诸多便利服务。
此外,杭州一方面把老城区保护好,让杭州历史的文脉得以延续,使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的痕迹得以保留;另一方面把新城区建设得现代、气派。同时,在全市持续开展“微改造”行动,对老旧小区、地铁项目沿线道路破损、河道、农房建设、农村生活污水设施提标改造,让杭州市不断变得更美。精细化的建设、管理才有了杭州的精致、和谐。

  三、学习杭州持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心。

  当今社会,民营经济已逐渐冲上地方经济主战场,在稳定经济增长、拉动社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浙江在形容民营经济时,都会用到“五六七八九”: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其民营经济发展之优、规模之大,可见一斑。但民营经济仍然普遍存在市场准入高,融资难等问题,压力还是很大。

  近年来,杭州持续创新思路,采取各种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很快成为民营经济强市。对民营企业发展,杭州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负责雨露阳光,你负责茁壮成长。即由政府负责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各种营商环境问题,企业只需要专注自身的创新和发展。

  2018年,杭州全国首创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2019年,在健全营商环境政策体系上,制定出台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简化企业注销程序、不动产登记再提速、优化用电用水用气接入、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等23个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形成“1+23+N”的政策体系。2020年,杭州民营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超过60%,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16次蝉联国内城市第一,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20万,其中中国500强企业96家,高新技术企业5500多家。其中,有吉利汽车、万向集团、娃哈哈、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企业。

  反观武汉,民营企业数量同样为120万家左右,但占GDP比重只有45%左右,2020年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只有19家,高新技术企业只有4400多家,九州通、卓尔等企业在全国影响力很小,与杭州有着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仍在于力度不够,韧性不够,决心不够。



 

(来源: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委员会   撰稿:王作燕    责任编辑:李南)
武汉民进·中国民主促进会武汉市委员会   www.whmj.org 2004-2021  V3.0 版权所有.
地址(ADD):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万松园路3号  电话(TEL):027-8558 8286 传真(FAX):027-8558 8221 
E-MAIL:mjwhswxcb@126.com   备案号:鄂ICP备05003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