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进之名,汇时代微光

发布时间:2025-08-26 浏览次数: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全省民进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武汉民进的会员赵晶,也是一名记录时代的媒体人。站在长江之滨,看浩荡江水不舍昼夜、奔涌向前,我常想:这不正是我们中国民主促进会八十年来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行的壮阔征程吗?它的浩瀚与不息,不正是由无数民进人以组织之名,在神州大地上默默汇聚起的点点微光所共同照亮的吗?今天,请允许我以媒体人的眼与心,带您回望那些闪耀在荆楚大地的民进微光,看它们如何汇成时代的光芒。
   当民进之歌唱响历史的天空,我听见1945年上海冬夜里马叙伦、雷洁琼等先贤的呐喊如惊雷贯耳。这份“发扬民主精神”的初心,早已化作基因融进民进的血液。在武汉,我曾采访过一位鲐背之年的老会员,他颤巍巍地翻开泛黄的相册说:“那时候我们最常说的,就是要把知识分子的良心,变成老百姓兜里的实惠。”这份初心,从未因岁月而黯淡,它化作不灭的薪火,在一代代会员手中传递,在2020年抗疫大战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协和医院刘媛、吴琼在火线入会申请书上写道:“请让我们以民进会员的身份继续战斗!”梅惠委员彻夜撰写的防疫建议直达中央统战部,赵起带领的“有心公益”团队为孤寡老人筑起生命防线。武汉民进人用130余万元捐款、6898万元物资,汇聚成穿透疫情阴霾的温暖光束。那一刻,个体的微光,凝聚成守护生命的炬火。
   而当我行走荆楚大地,更看见民进精神在新时代的枝繁叶茂。在江岸,我记录过一位中学校长会员的身影:白天执鞭讲台,夜晚带领团队为农村学校编写公益网课,让八方学子受益;在青山,我拍摄过企业家会员的坚持:在自己的教育机构开设留守儿童活动室,每周惠及儿童2000余人次,他说:“民进教我的不是生意经,是‘立会为公’的担当!”最难忘来自城乡结合部的青年会员,自费将创作的《凤舞云天》送到甘肃山区,孩子们在日记里写下:“书中的文字,是我眺望世界的窗。”
   这些瞬间让我彻悟:民进的八十年传承,不仅在时代宏大的叙事里,更在无数会员躬身实践的微光中!它是企业家会员一句“比起前辈的牺牲,这算什么”的淡然星火,是青年会员“用爱意构筑社会服务之家”的承诺萤光,更是三代人用真情书写的“立会为公”的心灯!  
   当我们武汉民进人赴金水河调研河湖长制及水生态环境治理时,襄阳会员正在推进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当我们开展“同心润心”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时,荆州民进“情系童心·关爱困境儿童特别行动周”正如火如荼。不同地域,同一份初心,共同织就了湖北民进服务社会的璀璨星河。  
   作为媒体人,我何其有幸记录这些感动。但真正让我灵魂震颤的,是在组织怀抱中的自我觉醒。记得初入民进时,我只懂得用镜头旁观。
直到老主委退休时叮嘱我:“宣传民进,不是唱赞歌,而是传薪火。”这句话如江边的晨钟,时时叩击我心。于是,我的笔开始主动追寻:2021年春天江滩上的那场对话,民进武汉市委会主委孟晖蹲下身,与“长江小卫士”环保小分队的学生们一起检测水质。这个发轫于民进界别特色的品牌,如今已成为长江生态保护的亮丽名片。而当我将镜头对准自己——这个曾经只懂得记录他人的媒体人,竟也在组织的滋养中蜕变: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从记录微光到成为光的一部分。在参与走访调研后,我写下《关于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干预体系的建议》;在朝前社区,我为空巢老人拍摄全家福;我躬身参与“春联万家”“文教筑梦”,让媒体人的专业与民进人的使命血肉相融。我深知,自己发出的或许只是微光,但融入组织,便成为那汇聚时代光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请允许我用武汉民进人最熟悉的《长江小卫士》誓词作结:  
   “我愿做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微光;我愿做一粒沙,筑牢时代的堤坝;以民进之名,汇时代微光;以信仰之志,照复兴之路!
   谢谢大家!

(来源:黄陂区工委   撰稿:赵晶    责任编辑:周鑫)
武汉民进·中国民主促进会武汉市委员会   www.whmj.org 2004-2021  V3.0 版权所有.
地址(ADD):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万松园路3号  电话(TEL):027-8558 8286 传真(FAX):027-8558 8221 
E-MAIL:mjwhswxcb@126.com   备案号:鄂ICP备05003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