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桃李晚来香 “厚生”树人育栋梁

——追忆缅怀吴贻芳先生

发布时间:2024-12-06 浏览次数:

       教育是民进绕不开的话题,同时也是民进人倾力奉献并且引以为荣的辉煌事业。回顾中国民主促进会走过的风风雨雨,老一辈民进人扎根教育事业,为新中国的诞生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中国人民摆脱封建压迫、争取独立解放倾尽全力,谱写了壮丽篇章。在这阳春三月,国际“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我想向著名的女性教育家吴贻芳先生致敬。她与民进的情缘带给我们无限敬仰与思念。
       吴贻芳1893年出生于湖北武昌,1985年病逝于南京。她是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任民进第六、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她是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中国第一位动物学女博士,是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曾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为世界杰出女性颁发的“和平与智慧女神奖”。
       吴贻芳无疑对民进乃至整个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她最卓著最重要的思想莫过于她所坚持的“厚生”教育理念。
倾心教育 “厚生”树人
       吴贻芳在《金女大四十年》中谈到“厚生”时这样说:“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丰满。”这段话很好地彰显了她的“厚生”教育理念,也就是强调教育的利他性,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反过来,自己也因此受到精神馈赠,从而达到“生命的丰满”。她将“厚生”理念贯彻一生,在金陵女子大学如是,身在国外如是,参与抗战亦如是。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于1915年正式开学,是中国第一所本科层次办学的女子大学。第二年,吴贻芳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就读。她从美国留学回来后,于1928年任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第一位中国国籍的女校长。
       到金陵女子大学后,吴贻芳将“厚生”规定为校训,她的理想是“为中国女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和整个社会对女子教育的偏见和压制作斗争。她表示,要“造就女界领袖,为社会之用”。她提倡培养女性的自立自强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深入社会接触实际、服务乡村,造福妇女儿童。
       吴贻芳用实际行动推动着学校的变革。金陵女子大学原是一所教会学校,吴贻芳担任校长后,慢慢地冲淡教会色彩。学生也由最初必须来自宗教家庭或毕业于教会中学改为通过入学考试向社会招生,只要考试合格,不论出身,不论贫富,一视同仁录取。她着力开展“全人格教育”,强调德、智、体、群、灵五育充分发展,注重从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引领学生发展专业兴趣。学校几乎设置了同时期欧美大学的各个专业,实行主辅修制度,主张文理相通,打破当时社会对妇女就业的种种限制。同时还规定,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要从事一定的社会服务工作。吴贻芳就这样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拥有独立自强意识、较高文化素养、积极服务社会的人才。金陵女子大学的毕业生活跃于教育、医学、科研等多个领域,有力地促进了女性地位的提高以及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
“厚生”树人,吴贻芳把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挚爱的祖国。她的教育思想不仅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引领风尚,独树一帜,而且对后来的中学德育工作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投身革命 倾力奉献
       卢沟桥事变后,吴贻芳与师生在动荡不安和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办学。当日军的炮火即将轰响到长江流域的时候,吴贻芳以非凡的勇气,安排金陵女子大学的师生分散到上海、武昌、成都三地办学,后又全部迁到成都华西坝,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坚持完成学业,为多灾多难的祖国培养人才不辍。
       吴贻芳在认真教学之余还力所能及地参加社会活动。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成立后,宋美龄任主任委员,吴贻芳当选为执行委员。吴贻芳还参加了宋美龄在庐山举行的妇女领袖会议,讨论抗战时的妇女工作。1938年3月,由包括邓颖超、何香凝在内的各方面知名人士183人,发起成立了战时儿童保育会,负责扶养遭受战火灾难、流落街头的儿童,吴贻芳任保育会的常务理事,做了许多工作。
       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开幕会上,吴贻芳作为中国代表发言。她从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讲起,讲到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代表们被她的精彩讲演所吸引,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此事在美国引起广泛注意,吴贻芳被邀请至各妇女团体大会发表演讲。吴贻芳等代表中国在大会制定的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吴贻芳也成为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唯一女性。
       不论身处和平年代还是国家危难之时,吴贻芳始终心系祖国,奉献社会,身体力行地率先垂范。她曾说过:“爱祖国不是一句空话,爱祖国就要热爱你们从事的事业,热爱你们的教育对象——青少年。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只有他们这一代健康成长,国家才能日渐昌盛。”
民进情缘 先生永在
       1955年3月,吴贻芳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并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和民进江苏省委会主委。作为民主党派的负责人,吴贻芳真心诚意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搞好与中共的合作共事关系。她对民进会员有着非常深的感情,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用行动增强民进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民进时,吴贻芳一如既往地为她钟爱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其中,我国的教师节就离不开她和民进先辈的积极呼吁。
       1981年,在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民进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提案人除了吴贻芳还包括叶圣陶、雷洁琼、徐伯昕、柯灵等人,可见民进对这份提案的重视程度。提案中明确提出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该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尊重教师、关注教师的发展,应该成为国家非常重要的政策。希望不仅要有儿童节、青年节,同时更应该有教师节。1983年,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民进19位政协委员再次联名提交《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提案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战略任务中,教师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大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恢复教师节,将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对调动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中央领导的关怀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终,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是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民进中央每年在教师节都要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为人民教师“庆生”。
       但在这一年,1985年11月10日,吴贻芳走完了她92年的智慧人生。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金陵女子大学原址(在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改建为“贻芳园”。吴贻芳故居现为民进会史教育基地。先生永在!
       身在武汉,我经常能看到“敢为人先”的标语。我想,作为武汉人的吴贻芳是敢为人先精神风貌的鲜活体现。在女性力量尚不丰沛的旧社会,她无疑是一颗闪亮的明珠,“男有蔡元培,女有吴贻芳”,她是“和平与智慧女神”,她用一位伟大女性教育家的精神与力量,为祖国的革命和教育事业写下了浓重一笔。
       先生的精神,仿佛是穿越时间与空间的,一双温柔却不失力量的双手,牵着我,牵着新时代的每一个民进人,去腥风血雨的革命年代看一看,去来之不易的新中国走一走。这饱经风霜的双手在和平年代的肩膀上轻轻地拍了一拍,历史镌刻出的掌纹让后者为之一振,将这民进情缘延续,变得更加坚实有力。

(来源:民进武汉市委会   撰稿:周鑫    责任编辑:周鑫)
武汉民进·中国民主促进会武汉市委员会   www.whmj.org 2004-2021  V3.0 版权所有.
地址(ADD):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万松园路3号  电话(TEL):027-8558 8286 传真(FAX):027-8558 8221 
E-MAIL:mjwhswxcb@126.com   备案号:鄂ICP备05003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