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4年各项工作,对2025年工作任务进行部署,引发热议。民进江岸区工委迅速组织班子成员及会员学习报告精神,会员们踊跃发言,结合工作实际分享心得。
区工委主委杨德红:聆听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教育相关内容让我深感振奋。报告提出要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些举措精准聚焦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江岸区作为教育强区、大区,相关工作存在一定困难,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以报告精神为指引,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让孩子们享受到更优质的学前教育,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切实将报告中的教育部署落到实处。同时,带领全区民进教师会员深入学习政府工作报告,领悟精神,为江岸教育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区工委副主委孔俊:听取了李强总理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是其中教育相关内容,作为一名民进会员,我深感责任重大。报告提出的推进思政课改革、优化基础教育资源、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等举措,与民进“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的使命高度契合。在今后工作中,我会发挥民进界别和教育工作者的优势,积极调研,为教育政策落地提供有效建议;也会立足本职,助力教育资源均衡,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不负民进初心,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区工委副主委苏静:2025年的职业教育改革,既是对“技能强国”战略的响应,也是对“人的全面发展”命题的探索,其核心逻辑在于:以国家需求为牵引,以产教融合为路径,以数字化转型为手段,以社会公平为目标,构建适应未来经济形态的教育生态。正如《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所强调,职业教育不仅是技术技能的传授,更是“可行能力”的赋予,是个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基石。我们将不断努力学习,提升职校办学能力。相信未来,职业教育将进一步打破学历壁垒、深化国际合作,让更多“能工巧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区工委委员李恒:作为一名民办教育工作者,看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引导规范民办教育的阐述,我深有感触。民办教育不仅是市场行为,更是关乎社会进步、个体成长的公共事业。近年来,我们始终在“规范”与“活力”的辩证中探索前行——规范不是束缚,而是让教育回归本质的航标;发展不是逐利,而是实现教育价值的阶梯。在新的时代,民办教育也被赋予新的角色:既要成为公立教育的有利补充,更应成为教育创新的试验田。我们更加明晰,教育不是标准化的产品输送,而应成为点燃思维火种、培育核心素养的沃土。未来我们将秉承“向光而行”的信念,在政策引领下办有温度的教育,以专业深耕回应社会期待,用教育创新助力人的全面发展,在时代浪潮中书写民办教育的担当与情怀。
区工委会员谌瑞荣: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内容,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九年级德育干部、一线思品教师和班主任,我深刻体会到,思政教育不仅关乎知识的传授,更关乎学生的价值塑造与心灵成长。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方向、心理上有力量、行动上有担当,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践行的课题。九年级是关键阶段,学生面临学业压力、青春期迷茫,我们不仅要做知识的引路人,更要做心灵的守护者。教育的根本,是培养有温度、有责任、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而这,正是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改革的深远意义所在,也是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底气。
区工委会员李光:守教育初心,铸时代新人。研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深感“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使命召唤。以创新激活教育内生力,以情怀守护育人生命力的深意直抵心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数字化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唯有将人工智能的深度与人文关怀的温度相融合,方能让每个生命在课堂中焕发光彩;教育均衡不单是资源分配,更是对教育良知的叩问,唯有打破地域与观念的藩篱,才能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真正照进乡土阡陌。在“五育融合”实践中,我愈发坚信教育的终极价值在于唤醒灵魂、启迪心智,那些在劳动基地沾满泥土的双手、在社区课堂闪亮的眼眸,都在诠释着“成长比成绩更珍贵”的育人真谛。新征程上,我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深耕教育沃土,让政策春风化作润泽生命的细雨,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躬身力行。
区工委会员张家媛:在研读和学习体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感受颇多。政府工作报告中“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部署,让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兼班主任的我深感育人使命的时代内涵。报告中“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革命”让我决定重新设计英语教学,我打算组织学生用英语拍摄“端午非遗传承”微视频,既锻炼语言能力,更培育文化自信。作为班主任,践行“五育融合”理念,在班级设立“成长能量站”,用AI学情分析系统为每个孩子定制素养提升方案,将运动会筹备、劳动实践周等真实情境转化为德育契机。针对报告中“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要求,创新开设“家长云课堂”,用双语简报向国际家长传递中国教育理念。当看到内向学生在英语戏剧节勇敢站上舞台时,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美好,在于唤醒每个生命的无限可能!
区工委会员张红羽:立足本职,双岗建功,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养学生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同时,我将团结带领民进武汉二中支部会员,围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推进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民进智慧和力量。
区工委会员徐航飞: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目标,既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也为民主党派成员参政履职提供了着力点。我将在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加强教育科技与人文融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依托民进组织平台,围绕“校园餐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社会关切问题建言献策,推动教育公平从政策落地转化为民生实效。
区工委会员杨铭:2025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指出要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这份报告如及时雨,为我们的工作指明方向。为落实报告精神,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足开好心理健康课程,确保学生能系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升识别和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此外,加强家校社联动,通过举办家长讲坛、亲子活动等形式,引导家长重视孩子心理健康,使家庭、学校、社会紧密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区工委会员覃俪:作为民进会员,我深刻领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普特融合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的核心要义,有三点感悟:其一,普特融合需强化机制保障,如辽宁省教育厅提出的“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统筹配置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为残障儿童创设包容性学习环境;其二,心理健康服务亟待体系化,可借鉴吉林省“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将特教教师心理干预能力培训纳入“国培计划”,建立家校社联动的心理支持网络;其三,民进应发挥教育主界别优势,针对当前融合教育中存在的专业人才与课程适配不足、心理辅导专业力量薄弱等问题,通过政协提案推动政策完善,并联合师范院校,以及具备相关资质的优质民进会员开展“特教+心理”双师型人才培养试点。唯有以系统思维打破教育与心理服务的壁垒,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说的“一个都不能少”,才能实现特殊儿童“有尊严地融入社会”的发展愿景。
区工委会员胡璇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持续推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特别是在学前教育领域,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普惠性幼儿园高质量发展。作为幼儿园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责任重大。我们将以报告精神为指引,坚持以儿童为中心,优化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幼儿全面发展,培养良好习惯与探索精神。通过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为其未来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积极落实普惠政策,确保更多家庭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我们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为幼儿健康成长和区域教育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来源:江岸区工委 撰稿:夏兰兰 责任编辑: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