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武汉市委主委、武汉音乐学院院长彭志敏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2011年3月6日人民网报道:“总理作报告时声音是疲惫的,内心是忧患的,意志是坚定的,效果是感人的!”全国政协委员、武汉音乐学院院长彭志敏一连用了四个形容词来形容自己当天在大会堂聆听总理报告时的感受。每次响起掌声的地方彭志敏都作了标注,一共是26次。“我认为教育均衡应该体现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课程结构三方面。”彭志敏说,“要避免升学率成为教育发展的‘GDP’,就必须改变对当前义务教育的评价机制。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应体现为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避免人为地将大学分为三六九等。”
当日的人民网还报道了彭志敏委员在教育界别的小组讨论中的发言:社会五大问,教育说不出话来。第一个是面对钱学森之问,这对当代教育是一个拷问,教育说不出话来;第二个是面对“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也说不出话来;第三是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阶段到大众阶段的跨越,可是更多的大学生却找不到工作,教育也说不出话来。第四是教育界耳熟能详的4%,19年过去,这个比例还是否合适呢?面对这个问题,教育也说不出话来。第五就是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去年7月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出台,它描述了未来10年教育的发展蓝图。彭志敏委员仔细阅读了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教育的部分,发现它与《纲要》的对接度不高。对此,教育也说不出话来。
3月6日中国教育报报道:委员彭志敏呼吁:农村音体美课程不能成摆设。“在中小学所开的各门课程中,如果把语数外比作每餐中的肉,那么音体美就是每餐中的青菜,一个人只吃肉不吃菜,身体受得了吗?”5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武汉音乐学院院长彭志敏在小组发言时,谈了自己对农村中小学忽视音体美课程的忧虑。他呼吁,不能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体美课程成摆设,“我们的学生需要艺术教育,需要美的教育!”
3月6日湖北日报报道:彭志敏委员:将武汉青山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扩展升格。“根据国家‘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落户武汉城市圈的新形势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区的新要求,将武汉市青山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升格为国家级区域性大循环经济试验区非常有必要。”彭志敏委员就武汉青山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扩展升格后相关制度和政策保障提出具体建议:1、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以湖北省为主导,武汉市、鄂州市以及相关区域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2、相关税费优惠。对该区域范围内引进和新建的循环经济项目,经本区域循环经济主管部门认定,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行政性收费予以免收等。
3月7日武汉晚报报道:政协委员彭志敏建议中国需要一场“母亲教育工程”。彭志敏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建议,提出要在全国的母亲中进行一场关于“成才观”的教育。 他认为,“成绩GDP”要不得,母亲先上好“什么是人才”一课,家长要担负起孩子成才培养的“第一责任”。要在全国掀起“母亲教育工程”活动,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定期举办家校联谊会、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名人成长座谈会等形式,向学生家长特别是母亲进行现代科学教育观的普及和宣传等。
3月10日,湖北日报报道,共奏文化发展繁荣曲——驻鄂全国政协委员谈文化建设。彭志敏说:正如科技需要创新,文艺需要创作。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最根本的要靠创作。他认为,创作要坚持与时俱进,而对多元化的需求,文艺创作的难度会加大,我们一定要敢于超越和跨越。
3月13日,湖北日报刊登了彭志敏的两条建议:《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和《建立独立的国家教育督导体系》。他建议,将教育督导真正从教育行政部门分离出来,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督导条例》,建立一支以专业督学为主,兼职督学为补充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育督导队伍,同时设立监督热线,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供稿:胡蓉 责任编辑:李南)
|
(来源:未知 撰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