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武汉故事 彰显城市文化 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8-04-27 浏览次数: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最深刻的内涵,是城市永恒的魅力所在,更是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与灵魂源泉。武汉是一座拥有三千五百年历史的中部特大中心城市,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星罗棋布于武汉城市的每个角落,首义文化、三国文化、知音文化、工业文化、长江文化、楚文化、水文化等等数不胜数。讲好武汉故事,把武汉城市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统一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优化公共服务、整体营销推广,让文化差异化形成吸引力、让城市魅力散发光彩,最终形成色彩斑斓、各具特色、生动活泼的全域旅游大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全域旅游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文化、城市消费正成为全民旅游、个人游、自驾游追踪的热点。千城一面,缺乏故事、缺乏特色、缺乏品味、缺乏内涵的旅游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众旅游发展的需要。面对旅游业供给侧改革,我市在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讲好武汉故事、提升城市影响力、发展全域旅游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城市文旅资源整合不够,缺乏统筹发展机制。一是文旅资源管理机构整合不够,资源管理分散,条块分割严重,缺乏统一协调统筹部门,不能形成合力统一规划布局。二是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融合不够。武汉故事挖掘不深、提炼不精、传承不足、彰显不够。文化资源和产品转化为旅游资源和产品不足。

   二、城市文化旅游主题特色不突出,缺乏清晰的发展模式。一是缺乏代表性的旅游标志性的城市文化雕塑。如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湖南长沙橘子洲头毛泽东雕像等,目前已有的城市雕塑大都意在展现市民文化、码头文化、革命文化等小型雕塑,不能震撼人心,缺乏具有城市历史文化的城市雕塑来作为城市精神的象征和城市旅游标志。二是缺乏代表性的文化旅游的龙头产品。我们虽有东湖,但品牌效应不突出,影响力不大;户部巷虽名声在外,但没有形成精品,脏乱差影响城市形象。黄鹤楼是武汉城市的的标志,可是缺乏内涵,只是一锤子买卖。三是发展模式不清晰。

   三、城市旅游推介与营销不足,城市文化魅力彰显不够。一是市文化整体包装不足。没有邀请全国有影响力媒体、个人网络大咖进行包装营销。二是特色文化推广宣传不够。文化旅游产品知名度不高,没有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有效引导。如武汉博物馆上百家,各有特点,很有个性,很适合自由行,但在许多旅游网上鲜有介绍。

   四、文化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公共停车场、旅游公共交通、公共厕所、旅游标识等没有统一规划。

   五、是旅游交通不便利,与周边旅游资源整合联动不够。不仅武汉市内及郊区旅游景点交通串联性、对接性不强,而且与周边旅游资源连接也不强。近的黄陂、新洲;远的武当山、神农、恩施等著名旅游资源未进行整合有效的联动,未把周边优势转为武汉自身优势。

   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发挥我市文化优势,不断扩大城市影响力,特提出如下建议:

   创新理念,确立文旅发展新模式,建立统筹发展新机制。

   一要确立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根据旅游行为普遍化、旅游生活常态化、旅游市场全球化、旅游通行便利化、旅游消费个性化、旅游选择精准化的特点,定位武汉城市大旅游发展方向。

   二要改革创新全域综合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或成立文化、体育、旅游大部制),构建从全局谋划、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的体制和工作格局。推进旅游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增强旅游部门统筹旅游业发展的能力,强化行业内部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三要改革创新旅游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适应旅游业从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从行业监管向综合服务升级的客观需求。

   四要改革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机制。鼓励推进旅游综合执法队伍等改革创新,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综合执法保障。要把旅游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到城市综合治理的范畴内,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联动。

   二、讲好武汉故事,订制精品菜单,培育特色产业新业态。

   一是挖掘和梳理文化资源,编写《武汉故事》旅游手册(或汇编),培训导游讲好武汉故事。编导《武汉故事》系列文艺节目,演好武汉故事。

   二是根据人群不同爱好,为游客订制出“多色”精品菜单。如以毛泽东故居为代表,展现伟人足迹,凸显革命文化的红色菜单;以东湖绿心为代表,展现青山绿水湖泊湿地自然景观,凸显生态文化的绿色菜单;以两江四岸滨江滨湖为代表,展现大江大河大武汉,凸显水文化的白色菜单;以省博为代表,展现百家博物馆历史底蕴,凸显科教文化的黑色菜单。

   三出台政策,鼓励大专院校、企业和个人参与武汉市城市文化研究,制作一批音、乐、舞、剧、动画片、儿童剧、音像制品和各种精神产品。

   三、发挥优势,策划文旅融合项目,提升品牌知名度。

   一要结合国家建设“长江黄金旅游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战略,做足“水文章”。围绕长江中轴景观带,开展武汉长江水上旅游规划,扶持打造江汉朝宗文化旅游景区,大力发展我市长江水上旅游,加大长江游轮母港等长江水上旅游项目产品策划,打造滨江滨湖旅游核心品牌。

   二要结合国家生态建设,把东湖自然景区申报国家公园。把最大城中湖——东湖湿地打造为国家公园品牌。重点营销推广知音号、东湖绿道、中山大道、楚河汉街等特色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

   三是塑造武汉标志性建筑。在启动南岸嘴项目的同时,规划具有震撼力和影响力的大型城市雕塑,如大型编钟雕塑等具有楚文化韵味旅游标志,可全球征集和招标。

   四、创新发展,实施旅游+和N+旅游战略,促进旅游转型升级。

   一是实施旅游+交通、旅游+消费、旅游+教育,以及会展+旅游、赛事+旅游、大学+旅游、养老+旅游、汽车+旅游等N+旅游战略,针对自由行制定个性化旅游服务,促进旅游转型升级。

   二是全面提升美食环境。挖掘汉味美食百年老店。打造美食精品街、精品巷、精品店。如合作路百年老店的民生甜食馆、大智路上的五芳斋等,提高大众点评点评率。

   三是进行厕所革命,不断完善和改造旅游基础设施。以厕所革命为抓手,鼓励城管、园林、交通、通信等部门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多元化、智慧化。

   五、加大营销推广,创新宣传方式和渠道,不断扩大武汉影响力。

   一是充分利用军运会、武网、汉马、世界飞行者大会、草莓音乐节、长江非遗展等知名节庆赛事,展示、输出和传播城市文化,发动全社会大众参与宣传推广武汉,扩大武汉国际影响力。

   二是通过新媒体促进营销,加强网络宣传,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加强武汉城市宣传。把武汉宣传片放入有影响力的城市核心地段进行推广城市营销。邀请有影响力的媒体和个人网络大咖来武汉,共同策划城市营销。

   三是加强与各类旅游网合作,把武汉旅游多色菜单以及吃、住、行特色送上网,借力宣传扩大影响。

   六、规划旅游交通,促进我市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一是争取增开更多的国际航线,增强我市与世界其他城市的通达性,拉近武汉与世界距离。

   二是争取增开武汉至神农架的旅游专列,把周边优势转化为武汉优势,打造冰雪经济,吸引全国城市游客。

   三是围绕长江主轴旅游景观带建设,打通城市水陆联游环线交通,改善游客旅游体验。

   四是规划城市内长、短旅游专线,串联景区与景区、景点与景点的贯通。




(供稿:民进武汉市委会      责任编辑:李南

(来源:   撰稿:    责任编辑:)
武汉民进·中国民主促进会武汉市委员会   www.whmj.org 2004-2021  V3.0 版权所有.
地址(ADD):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万松园路3号  电话(TEL):027-8558 8286 传真(FAX):027-8558 8221 
E-MAIL:mjwhswxcb@126.com   备案号:鄂ICP备05003451号